3月的一天中午,中国手机ODM公司海派在印度诺伊达的新建厂区门口,二三十名当地来求职的年轻人围堵在此,久久不愿散去。尽管工厂已明确告知暂停招工,但这些年轻人仍然坚持蹲守,只为获得一个优先录用的机会。
两周前,海派在当地招收了首批员工,月薪500元人民币起(约合5000印度卢比),这在印度劳工领域已经是一份不错的收入。“上次招工时,一大批人围过来,大门口路都走不通,警察都来了。”海派印度负责人王秀春告诉腾讯科技。
早在四年前,中国手机产业开始越过东南亚,包括品牌商、代工商、零件配套商(电池、充电器)、包装商、材料供应商等等,纷纷开进印度,受到当地劳工的欢迎。
从1995年引进三星电子以来,印度手机行业已好久未见如此大规模招聘景象。现在,大量印度年轻人聚集在诺伊达、金奈和孟买等地工厂中,为来自中国的雇主打工。
中国手机已经从整个产业链上改变印度手机行业版图。这包括两种方式,一种是OPPO、vivo和金立的模式,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内循环,供应商多数为长久生意伙伴,相互之间帮衬一起打市场;另一种是手机ODM代工模式,包括中国的闻尚、财富之舟和与德等,与台湾的富士康、美国的伟创力类同,代工产品贴牌进入印度。
海派是后一种类型中新晋成员,2016年3月开始兴建,至今年6月,海派在诺伊达的新工厂将投入生产,年设计产能1500万台,首批客户有中国小米和印度Micromax。
那些在国内实力雄厚的ODM厂商,比如闻泰、龙旗和天龙等等公司,在印度调研一番后,考虑到中国和印度复杂的客户关系,名义上退出了印度,实则通过一些隐晦形式进驻印度。比如,目前月出货量达100万台的闻尚,其老板与闻泰老板是兄弟关系。
“目前在印度设厂的手机相关企业近百家,未来3-5年,手机核心部件厂商也将逐步向印度迁移,印度手机产业链已经初具雏形。”在印度中资手机企业协会秘书长杨述成看来,印度很可能成为继中国之后新型产业制造基地。

Intex手机负责人Ishita Bansal
遭到中国手机公司猛烈的正面冲击之后,印度手机纷纷升级供应商。这一轮中国手机进驻印度导致一个结果,前几年中国的山寨小厂在国内被清扫一遍后,在印度没有逃过再被清扫一遍的命运。
事实上,OV等国内公司实际上瞄准的是三星、苹果,已经不把这些本土公司当作竞争对手。这些公司接下来将受到另一家中国公司传音更猛烈的冲击。传音占领非洲大多数手机市场之后,于去年强势进入印度,功能机和智能机一起做,声势凶猛,从Intex挖走高管,手机价位对印度本地产品很有冲击力,目前月销过100万台,去年整体销售过1000万台。
“印度当地品牌都在找中国品牌合作,以求生存。不这样,会死得很快。”海派印度负责人王秀春说。
文化融合焦虑
3月27日,印度发生了一起引起印度中方手机圈普遍关注的大事:OPPO在印度诺伊达的工厂,因为一位中方员工未能尊重印度员工文化习惯,最终引发了长达9小时的印方员工罢工对抗,引发警察出动。这件事导致紧邻的海派工厂也放了假,免遭池鱼之殃。
海派一位员工甚至担心,中国厂商在印度的“一个大市场可能就此结束。”
印度市场上还有不少韩国、美国和台湾地区公司,万一此涉及民族情绪的事情被别有用心人利用,对中方公司非常不利。类似事情曾经发生过。更早一段时间,富士康的印度手机品牌Infocus,推出了一个贬低中国的户外广告,引起圈内人士一片愤慨。最终富士康换上老酷派人孟志赟接手,撤换了原有一拔负责人。
中国和印度,最近十几年发展速度都很快,因为地缘关系、历史因素和民族情绪、文化隔阂等原因,印度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态度比较特殊。相比中国产品,印度人更容易接受韩国、日本公司产品。在印度的大街上,省油的日本铃本两厢小车,占八成以上;韩国的空调,也走进众多当地人家中。但是,中国华为的电信设备、中国地铁项目等,都在印度开展不顺利。OV品牌,当地很多人甚至以为是韩国产品。
文化焦虑甚至会渗透到具体公司管理。财富之舟之前曾出现过印度人在管理过程中拉帮结派,形成印度人自己小团体,对抗来自中国的管理层成员,后来中方不得不全部撤换调整。
品牌商OPPO、vivo大手笔的市场操作,加价包广告牌,买地、赞助板球出手数十亿等等树立起来的土豪形象也需要些许改变。改变方法之一是增强创新、技术等内涵,美国、日本等公司正是凭此最终征服了印度民众。腾讯科技接触到当地业内人士,偶尔能听到他们提及OPPO的创新,这或许是一个好的开端。
如果莫迪政府连任,对中国公司也会是利好消息。对在印度铺开的中国手机产业而言,印度开放的大方针能否能继续很关键。
从国内政策来看,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腾讯科技,国内推出“一带一路”,走出国门是大方向,但是2017年初以来,国内资金外溢现象加剧后,从外经贸委到发改委等相关部门都加强了资金出海管控,短期对中国手机产业登陆印度是一种制约。
但长期来看,很多中国手机公司都已定下继续西进的计划。2016年9月,金立新工厂选址印度,占地面积50英亩,计划年产能为3000万部手机;OPPO在大诺伊达厂区的设计产能是年产5000万台,同样埋着西进伏笔。未来,最重要的竞争,仍然要看中国手机与韩国、日本和美国产业链上的综合实力较量。